如何讓Z世代成爲你的品牌鐵粉?20年後都受用的行銷規劃建議!
購物決策與社群活動緊緊相依的Z世代,如果不針對他們的消費習慣設定策略,可能要跟業績 Say Goodbye
作爲首批從小開始就接觸網際網路與數位媒體的社會群體。從1997至2012年陸續出生的 Z世代,儼然會是未來20年消費力最強的一群。身爲世界上第一批背負着「數位兒童」宿命成長的他們,品牌該對他們說什麼樣的語言?該採用哪些策略讓Z世代成爲你產品的忠實粉絲呢?今天 koo.café 要跟你一起剖析Z世代的特性與偏好,讓你未來20年的行銷規劃都能事半功倍!
不過在開始聊Z世代之前,一樣找慣例先替自己泡杯咖啡,然後再跟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Z世代不容小覷的消費實力
在網際網路與社群媒體盛行時誕生,在成長過程中習慣展現自己生活,敢秀敢愛的Z世代與其他世代相比,整體的購物需求更高,同時消費力也更驚人。且隨着更多同齡人開始進入職場成爲有薪階級,這樣的影響力會更明顯。光是在美國,這個世代的消費力就高達3600億美元。根據貝恩策略顧問公司(bain & company)推測,隨著他們變得更加經濟獨立,到2030年,Z世代預計將佔所有奢侈品購買的25%至30%。
試想一下,在智慧型手機 iPhone 問世的2007年,1997年生的Z世代已經10歲了。Faecbook也在這個時間點開始展露頭角。這代表Z世代的社交生活與消費習慣在在都被這些劃時代的科技服務形塑成舊世代無法想像的樣子。而這些呈爆炸性成長的數位服務,也讓品牌無法再使用傳統的行銷策略去擄獲Z世代的心。
如何贏得Z世代的品牌喜好?
對Z世代來說,過往漏斗型的行銷策略對他們來說幾乎顯得過時。因爲在這個時代,消費者會因爲他們數位旅程的各個接觸點,根據品牌形象與產品曝光程度來添加更多選擇到他們的購物決策中。人類天生就喜愛社交,而在大量社群媒體中成長的Z世代更能體現這一點。
根據美國「Vogue Business」與 Snapchat 針對現今美國16 至 25歲的Z世代調查,有71%的受訪者在除了工作、學習以外的空閒時間中有高達 20% 花費在社交媒體上。對於品牌來說瞭解這些消費族群非線性的購物決策至關重要。同時調查顯示,對於Z世代而言「購物」對他們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休閒活動」之一。有將近9成的受訪民衆承認他們將20%的休閒時間留給購物活動。
大社群時代興起,怎麽樣替品牌說一個好故事成了至關重要的課題。如同我們先前一直強調的重點,Z世代是首批成長歷程中大量接觸網路社交平臺的受衆群。情感依附成爲了品牌獲得該世代粉絲的基礎,這是一種超越了理性決策而涉及情感面的購物考量。素人的口碑推薦、新奇有趣的社群貼文、互動性強烈的宣傳活動儼然成爲打造品牌忠誠度的基礎。調查顯示,57%的Z世代表示他們會購買商品會以品牌喜好作爲考量,而幾乎相同比例(58%)的人會向朋友和家人推薦自己喜愛的品牌。
傳統的行銷漏斗對年輕世代已不管用,多點觸及才是王道
如何規劃LINE官方帳號獲取Z世代目光?
我們先前分享過LINE官方帳號在臺灣的巨大潛力。在臺灣,使用 LINE 的人口有 2,200萬。
且24歲以下的用戶每日開啓頻率高達 50 次以上。這些在在都說明,LINE 或許是觸及Z世代效率最佳的媒體之一。如前段所說,Z世代的購物決策已無法輕易被使用傳統的行銷漏斗定義。而LINE這個媒體可善用以下模式進行推廣。
多觸點內容策略:在購物的不同階段提供不同類型內容,從品牌故事到產品資訊,讓用戶在資訊收集過程中反覆接觸您的品牌。
分衆訊息分流:根據用戶互動歷史分衆,並針對不同受衆發送相關內容,配合他們跳躍式的信息收集習慣。
LINE小遊戲整合:開發簡單但能引發情感連結的小遊戲。
AR濾鏡體驗:透過LINE CAMERA或相關功能提供虛擬試用體驗。
即時互動調查:設計有趣的投票或意見調查,讓Z世代參與品牌決策。
社群式對話:LINE聊天機器人設計為「朋友」而非「客服」,使用Z世代慣用的語言風格。
用戶生成內容企劃:鼓勵粉絲分享使用產品的照片或故事。
專屬社群感:創建LINE品牌社群讓粉絲之間能夠交流,營造「圈內人」的歸屬感。
定期內容更新:由於89%的Z世代將高達1/5休閒時間用於購物,提供定期的「探索」內容。
趣味性產品發現:將新品發布設計成「探索之旅」而非直接推銷。
當然品牌要作出改變投其所好,並不是只花三四天就能一蹴可及。我們可以針對目前品牌的強項與資源,逐漸作出調整,並視實際執行成效作出優化。如果您覺得經營LINE官方帳號是件苦差事,或是您有其他數位廣告的疑難雜症,歡迎來跟我們聊聊!
同時也要記得持續鎖定 koo.café 專欄!讓你不錯失任何行銷新知!
作者 Hugh Chen
喜歡甜食、文字與電影。吟遊詩人是正職,在數位行銷領域兼差超過 10 年。
相信身處在這個擁有豐富網路資源的時代的人都蘊含無限可能。如果有心學習,早餐店阿姨都有可能變成廣告高手亦或油畫大師。
你終究可以成爲你想成爲的。只要持之以恆,時間最終會替你報以掌聲。
• • •